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犯罪與刑罰教學演示課件ppt,共33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犯罪與刑罰,明刑法要義,辨犯罪特征,釋刑罰類別,揚社會正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觀看視頻《監(jiān)獄牢飯體驗卡》
哪種違法行為可能進監(jiān)獄?
—通過余華英案洞察罪與罰的天平
通過余華英案洞察罪與罰的天平
2024年12月19日,備受關注的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在貴州省高院重審二審開庭。法庭外眾多尋親者舉著牌子,擴散失聯(lián)親人的身份信息。
余華英導致許多家庭破裂,“尋親人”經(jīng)歷了跨越數(shù)十年的血淚追尋。
1993年起,余華英及其同伙一起拐賣多名兒童?! ?022年7月,余華英因涉嫌拐賣兒童罪,被刑事拘留?! ?023年9月18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以拐賣兒童罪,判處余華英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余華英提出上訴。 2023年11月28日,余華英拐賣兒童案二審開庭。二審庭審后,檢察機關提出發(fā)現(xiàn)余華英有漏罪未處理,建議發(fā)回重審?! ?024年1月8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對余華英拐賣兒童案發(fā)回重審。 2024年10月11日,案件在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重審一審開庭,余華英被控拐賣兒童人數(shù)從11人增至17人。 2024年10月25日,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再次認定余華英犯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社會危害性極大,依法判決被告人余華英犯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余華英當庭表示上訴。 2024年12月19日,備受關注的余華英拐賣兒童案在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重審二審開庭。余華英拐賣兒童案重審二審宣判,駁回余華英上訴,維持一審死刑判決。
分析余華英觸犯了什么法律?理由
我國《刑法》對盜竊、搶劫、綁架、敲詐勒索、故意殺人、非法拘禁、走私文物、生產(chǎn)銷售偽劣產(chǎn)品,以及危害公共安全類犯罪(如放火、爆炸、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等具體罪名)在內(nèi)的四百多種犯罪行為,均分別規(guī)定了相應的刑罰。
分析刑法的含義和作用?
刑法是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1.刑法的含義和作用?P96
對號入座,根據(jù)材料分析犯罪的特征
余華英拐賣17名兒童,致12個家庭骨肉分離,有的父母抑郁而終。
余華英因拐賣兒童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余華英以出賣為目的拐賣兒童,其行為違反了《刑法》中關于拐賣兒童罪的規(guī)定。
2.犯罪的基本特征?P97—98
最本質(zhì)特征(區(qū)別于一般違法行為)
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zhì)特征。任何違法行為都有社會危害性,當危害性達到相當嚴重的程度,就構(gòu)成犯罪。
刑事違法是犯罪在法律上的表現(xiàn),即犯罪是觸犯了刑法的行為。刑事違法性是區(qū)分犯罪與其他違法行為的法律分界線。
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quán)利為主要內(nèi)容。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
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刑罰是指審判機關(人民法院)依法對犯罪人所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quán)利為主要內(nèi)容。我國的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
2024年10月25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發(fā)回重審的被告人余華英犯拐賣兒童罪,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張某某、楊某某等9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案進行一審宣判,對被告人余華英以拐賣兒童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1.找出材料中的刑罰處罰。2.分析哪些是主刑,哪些是附加刑?
主刑:死刑 附加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
3.刑罰的種類 P98
只能獨立適用,即一種罪行一次只能適用一個主刑。
既可附加適用,也可獨立適用。
不關押,但限制人身自由,依法實施社區(qū)矯正。
拘留與拘役、罰款與罰金的區(qū)別:
管制:不予以關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區(qū)矯正機構(gòu)依法實施矯正,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不得超過3年。拘役:短期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數(shù)罪并罰不得超過1年。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內(nèi)剝奪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強迫勞動改造,6個月以上15年以下,數(shù)罪并罰不得超過20年或者25年。無期徒刑:剝奪犯罪分子終身自由并強迫勞動改造。死刑:剝奪犯罪分子生命。
罰金:強制犯罪分子向國家繳納一定數(shù)額金錢。適用于貪利型犯罪,如走私、販毒等。剝奪政治權(quán)利: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與政治活動的權(quán)利。沒收財產(chǎn):將犯罪分子所擁有的財產(chǎn)的部分或全部,強制無償?shù)氖諝w國有。多適用于嚴重的犯罪,如危害國家安全罪、金融詐騙罪等。驅(qū)逐出境:強迫犯罪的外國人離開我國國境。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復仇!
觀看視頻:《楊妞花的回家路》,楊妞花的抗爭歷程給予我們什么啟示?
1995年,5歲的楊妞花被余華英拐賣到河北邯鄲。
2012年,初為人母的楊妞花開始了尋親之路。
2013年,楊妞花在全國公安機關DNA數(shù)據(jù)庫進行了登記。
2021年,楊妞花開始在短視頻平臺發(fā)布尋親視頻。
2022年,楊妞花正式到貴陽市公安局報案,請求找到余華英。24天后,貴陽警方將余華英抓獲。
2024年12月19日,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拐賣17名兒童的主犯余華英作出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死刑判決。
楊妞花的抗爭歷程給予我們什么啟示?
“我只是做了一件我想做的事。身為母親,我會為我的子女成為戰(zhàn)士;生為子女,我會為我的父母成為戰(zhàn)士?!?br/>2012年啟動尋親,借助網(wǎng)絡和公安采血搜集線索。2021年抖音發(fā)布尋親視頻,成功找到姐姐。2022年報案并配合警方,促使余華英被捕。推動案件重審,堅持追究人販子責任。協(xié)助其他尋親家庭,提供支持和資源。發(fā)起公益活動,如貨車貼尋親信息。多次出庭指證,揭露人販子狡辯真相。
堅持不懈、合理利用網(wǎng)絡、學法用法、勇氣、智慧、共情力、同理心、正義、執(zhí)行力
①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②我們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4.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做法?P98
各小組選取情景卡,討論如何與人販子斗智斗勇,制定應對策略。各小組討論2分鐘后展示。
在商場里,人販子冒充孩子媽媽的同事,說媽媽臨時有事讓他來接孩子。
在放學路上,人販子開著車,說順路送孩子回家。
在公園里,人販子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具,邀請孩子去家里玩更多玩具。
例:記車牌、拍特征,告知孩子他家人在等他,立即聯(lián)系保安或報警。
例:提醒孩子當場撥打母親電話核實,或立即找保安/店員協(xié)助確認。
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1. 下列關于犯罪與違法行為關系的解讀,正確的是 ( ?。?br/> A B C D
解析:依據(jù)教材知識,違法行為包括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D正確;ABC圖示均不正確。故選:D。
2.放學回家的路上,八年級學生小朋看見一名歹徒騎摩托車搶劫。小朋立即報案,并向公安部門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車牌號和去向。公安部門根據(jù)小朋提供的線索,很快就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小朋的行為表明( )①作為未成年人,既要敢于斗爭,又要講究策略②要見義勇為、匡扶正義,不顧一切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③作為未成年人,面對歹徒搶劫他人,應避而遠之④期盼正義、實現(xiàn)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小朋看見一名歹徒騎摩托車搶劫,立即報案,并向公安部門提供了歹徒的相貌特征、車牌號和去向,他的行為表明期盼正義、實現(xiàn)正義、維護正義,是我們的共同心聲,作為未成年人,我們既要敢于斗爭,又要講究策略,①④是正確的選項;守護正義需要勇氣和智慧,面對非正義行為,一方面要敢于斗爭,相信正義必定戰(zhàn)勝邪惡;另一方面,要講究策略,尋找有效的方法,做到見義“智”為,②③說法錯誤。
3.2024年11月16日,廣東省珠海市人民檢察院依法以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對珠海市公安局提請批準逮捕的珠?!?1·11”駕車撞人案犯罪嫌疑人樊某作出批準逮捕決定。截至目前,該案件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傷,這說明犯罪的最本質(zhì)特征是( )A.嚴重社會危害性B.刑事違法性 C.應受刑罰處罰性 D.一般違法性
解析:樊某駕車撞人造成重大傷亡,其行為對公共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后果極其嚴重,體現(xiàn)了犯罪對社會的嚴重危害,故A符合題意,刑事違法性是法律對犯罪行為的法律標志,故B不符合題意;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屬于犯罪特征但非最本質(zhì),故C不符合題意;一般違法性與犯罪無關,犯罪屬于嚴重違法而非一般違法,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4.2024年9月,懷集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有罪判決,以梁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1萬元。下列對以上內(nèi)容解讀正確的是( )①梁某某的行為觸犯了我國刑法 ②有期徒刑和罰金都屬于刑罰中的主刑③預防犯罪,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嚴格執(zhí)法 ④作出上述判決的國家機關是國家的審判機關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梁某某犯販賣毒品罪判處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1萬元表明梁某某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該行為觸犯了我國刑法;懷集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有罪判決表明作出判決的國家機關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即人民法院,故①④說法正確;有期徒刑屬于刑罰中的主刑,罰金屬于刑罰中的附加刑,故②說法錯誤;預防犯罪,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守法,故③說法錯誤。故選:C。
國家機關執(zhí)法,全體社會成員守法
5.2024年10月12日,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判處被告人姜杰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上述刑罰中屬于附加刑的是( )A.有期徒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B.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C.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D.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
解析: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quán)利、沒收財產(chǎn)和驅(qū)逐出境(適用于外國人)。死刑,緩期兩年執(zhí)行屬于主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屬于附加刑,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屬于附加刑,“剝奪政治權(quán)利終身”和“沒收個人全部財產(chǎn)”均為附加刑,故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
6.近年來頻發(fā)的校園欺凌事件嚴重影響了未成年人的正常學習、生活和身心健康,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負面影響。當遭遇校園欺凌,下列建議可取的是( )①忍氣吞聲,以免帶來更大的傷害 ②保持冷靜,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③不顧安危地回擊欺凌行為,維護自身權(quán)益 ④有勇有謀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②④:根據(jù)所學,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據(jù)此,當遭遇校園欺凌,可以保持冷靜,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有勇有謀地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故②④說法正確;①:是缺乏維權(quán)意識的表現(xiàn),故①說法錯誤;③:應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故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C。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犯罪與刑罰公開課ppt課件,共26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違法與犯罪,刑罰處罰,課堂小結(jié)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犯罪與刑罰完美版ppt課件,共28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2犯罪與刑罰,自主學習,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教師點撥三,應受刑罰處罰性,課堂小結(jié),考考你,課堂練習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第四單元 生活在法治社會第十一課 遠離違法犯罪犯罪與刑罰優(yōu)質(zhì)ppt課件,共21頁。PPT課件主要包含了第二課時犯罪與刑罰,崔茂虎受賄案等內(nèi)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