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科學四年級上冊7.設計制作小車 (一)教學設計,共18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材料準備,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生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設計制作小車(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依據(jù)課標,最后兩節(jié)課是基于主要概念“工程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制造產(chǎn)品的活動?!倍归_的技術與工程領域教學。本節(jié)課在前幾課學生研究了如何驅動小車和其受到的摩擦力的基礎上,設計一輛小車,對單元知識進行總結和應用,并知道工程設計包括明確問題、制定方案、實施方案和評估與改進等基本流程。本節(jié)課重點在于明確設計對象和制定方案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針對具體的任務,按照設計的基本步驟來設計一個產(chǎn)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務。同時,對自己或他人設計的想法、草圖、模型等提出改進建議,優(yōu)化方案。【學情分析】兒童的想象力豐富,對于親手制作一輛運動的小車很感興趣,是本節(jié)課活動的基礎。但是學生想得到未必能做到,所以,教學的難點在于學生能否有效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和技能去設計制作產(chǎn)品,并能持續(xù)圍繞一個主題設計開展有始有終的實踐活動。本節(jié)課還面臨一些挑戰(zhàn),首先是學生的設計意識比較薄弱,他們往往認為制作一輛小車,只要拿著材料直接開展即可。其次他們對工程設計的基本方法知之甚少,比如設計圖紙需要標注的內容,從不同角度繪制圖紙等。【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2.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科學探究目標1.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利用所給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4.根據(jù)設計,能利用所給的材料加工小車部件。科學態(tài)度目標1.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2.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會給人類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好處。3.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2.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自己不斷增加的需求。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促進社會發(fā)展。【教學重難點】重點:運用本單元相關的科學概念設計一輛指定任務的小車。難點:畫出比較符合要求的設計圖,并改進完善設計方案。【材料準備】實驗器材:硬紙盒(半成品車身)、安全剪刀、氣球、粗吸管(可作為噴嘴)、橡皮筋、車輪、連接軸、細吸管(能讓連接軸穿過并能使其順利轉動)、膠水、透明膠、小車模型、班級記錄表、設計圖紙、簡易的玩具車模型(自備)。【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1.明確任務(5min)教師提問:(出示這個單元幾種不同動力的小車圖片)這個單元我們和好朋友運動的小車一起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活動,仔細回顧下,這些小車有什么共同特點呢?(預設:學生可能會從小車的結構<比如車輪、車身>和小車動力等方面闡述。)出示任務:這節(jié)課我們來做一個工程師,自己做一輛車子跑起來。我們先看看任務:利用這些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動力小車,使它能在5秒內將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要求車身長度不可以超過25cm,用橡皮筋或氣球來作為動力,只可以利用老師給你的這些材料(PPT展示)。工程設計一般流程:工程師是如何根據(jù)要求制造小車的呢?我們來一起看看工程師都是怎么做的?(PPT出示工程設計流程:明確問題——設計方案——實施方案——評估與改進。)設計意圖:經(jīng)歷過前幾課的學習,學生對于親自設計制作小車充滿熱情。學生看到材料往往很激動,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材料進行制作,這是由他們的年齡特點和經(jīng)驗所決定的。教師此時通過引導回顧舊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明確任務,使他們初步認識到工程師進行工程設計的一般流程。2.制定方案(35min)(1)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教師引導:要設計一輛小車,我們首先要了解小車各部分結構。今天老師也給大家準備了一輛小車模型,請大家仔細觀察??纯葱≤囉赡男┙Y構組成。這些結構各有什么特點?作用是什么?學生活動:分組觀察并記錄。匯報交流:分組匯報,教師把學生的想法記錄在班級記錄表中。小車的結構特點及其作用(班級記錄表)結構特點和作用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隨著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開展進行補充)車架支持、固定 車身美觀、載人或載物 車軸連接車身、運動 輪子運動 螺絲釘固定 …… 設計意圖:學生在本單元的前面幾節(jié)課學習過程中,重在體驗如何驅動小車以及改變小車運動的快慢。但對小車的各部分結構并沒有全面地觀察和思考。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有目的地觀察小車模型結構特點,并思考各部分的作用,為下一步確定小車設計方案和繪制設計圖奠定基礎。(2)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小組討論:在制作小車前,我們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提示:下面的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討論實時進行互動交流、幫助學生理清小車設計的要點。)學生討論的問題參考:(1)通過觀察這些材料,我們可以運用哪些學過的知識來解決設計小車采用的動力方式?(是橡皮筋驅動小車或氣球驅動小車。)(2)小車各個部分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制作?如何加工和使用?比如怎樣安裝橡皮筋或氣球?怎樣增大小車的動力?怎樣延長動力作用于小車的時間?用橡皮筋做動力時如何解決小車打滑的問題?怎樣安裝車輪才能自由轉動…… (提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我們之前上過的課,可能學生在之前實驗過程中沒有仔細觀察過橡皮筋或氣球動力小車,教師可以出示圖片幫助學生再觀察。)設計意圖:對于四年級的孩子,雖然經(jīng)歷過三年級設計“過山車”的工程設計過程,但是學生想得到未必做得到。這部分討論顯得尤為重要,在討論交流過程中明確各種材料可以用來制作小車的哪些結構,如何安裝這些材料能夠讓小車順利運動起來等等,在思考、討論、傾聽、辨析的過程中理清小車設計方案。(3)繪制設計圖教師引導:經(jīng)過討論交流,我們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設計方案,工程師們會用設計圖的方式記錄下方案。繪制設計圖有哪些具體要求呢?(課件出示設計圖制作的基本要求:①設計圖可以從多角度進行繪畫,但不強求;②圖紙標注各部分的結構、使用的材料和數(shù)量;③適當標注各部分的連接或固定方式。)繪圖示范:如何從多個角度觀察物體,并畫出三視圖。以簡單的方塊組合為例,示范三視圖的畫法。 從正面看 從側面看 從上面看評價前置:出示“設計制作小車”評價表,幫助學生明確任務標準,提高設計的有效性(附第八課評價表)。學生進行設計。(建議:這部分每個學生都動手進行設計,體驗工程設計的過程,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學生在獨立設計和思考的過程中更加明確工程目標,然后才小組討論確定最優(yōu)方案。)設計意圖:繪制設計圖的重要意義之一是將設計方案可視化,為制作環(huán)節(jié)提供指導。學生在二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中,能繪制出簡單的立方體組合的三視圖。科學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這些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幫助他們繪制小車的三視圖。如果學生確實難以完成,則不強求,能在繪圖中表述清楚設計方案即可。工程的關鍵是設計,每個學生應該自己嘗試進行設計、體驗,再進行組內交流,傾聽組員的意見,反思自己的設計,從而在想法碰撞中優(yōu)化設計方案,確定小組的最終設計方案,為下節(jié)課的制作提供指導。【板書設計(生成)】【板書說明】表格內為手寫內容,以學生觀察和交流過程中即時生成,不固定順序,表格紅色方框內“可以用哪些材料制作”在后面的討論方案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回答呈現(xiàn),同時將右側可供選擇的材料,適時移動到表格對應位置。【小車設計單】
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3學科小學科學年級四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設計制作小車(一)》教科書書名:《科學》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 7月教學人員 姓名單位授課教師劉天琪北京市大興區(qū)榆垡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指導教師劉艷明大興教師進修學校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2.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科學態(tài)度目標1.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2.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2.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促進社會發(fā)展帶。【教學重點】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教學課件。學生準備:活動手冊。學生準備:各種重物。 教學過程時間教學環(huán)節(jié)主要師生活動 導入 引入: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離不開一樣東西,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小車,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要設計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 明確問題 1.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為:①明確問題———明確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具體要求有什么;②制定訂案——頭腦風暴,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制訂最優(yōu)方案;③實施方案———團隊協(xié)作,根據(jù)方案加工制作,匯報展示;④評估與改進——根據(jù)標準評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個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設計制作任務要求如下:2.任務:請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使它能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要求: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氣球作動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車的材料有: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 制訂方案 任務一:觀察小車模型。教師出示小車模型,學生分小組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引導學生關注模型小車的結構和每個結構的特點和作用。任務二: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1.思考本組設計采用的動力方式,橡皮筋驅動小車或氣球驅動小車。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各部分的連接方式。3.設計圖可以從多角度進行繪畫,更全面地反映小車結構。4.對于各部分結構所需用的材料和尺寸在圖紙上進行適當?shù)臉俗ⅰ?/span>
課程基本信息課例編號23學科小學科學年級四年級學期第一學期課題《設計制作小車(一)》教科書書名:《科學》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學生信息姓名學校班級學號 學習目標1.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課上學習任務【學習任務一】體驗活動:觀察模型小車的結構。 【學習任務二】制定設計方案。設計方案記錄單小組: 日期: 動力方式氣 球設計圖橡皮筋材料數(shù)量從正面看 從側面看 小組分工姓名任務 從上面看 【學習任務三】下節(jié)課的學習準備:氣球、橡皮筋、吸管、車輪、連接軸、橡皮、剪刀、膠帶、紙盒 推薦的學習資源1.2.……
第7課 設計制作小車(一)(教材P56~57)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 累計 1 課時課題設計制作小車(一)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2.知道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科學態(tài)度目標1.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2.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2.體會到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促進社會發(fā)展。教學重難點重點: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難點:按照要求設計并繪制、修改小車的設計圖。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學生活動手冊。教師準備:學生實驗材料、班級記錄表、小車圖片或模型、教學課件。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引入:出示各種車的圖片。2.提問:這些車分別有什么用途?它們的結構各有什么特點?(預設:學生可能會從有四個車輪、車身是流線型、都需要動力等方面回答。)3.揭題:人們會根據(jù)不同需求設計出不同動力的車輛來執(zhí)行各種任務,而設計一輛車通常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接下來,我們也將按以下程序設計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板書:設計制作小車(一)] 探索與研討明確問題1.出示任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圖)設計制作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使它能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2.明確要求:(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氣球作動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訂方案1.引導:要想設計一輛小車,我們首先要了解小車的結構,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一輛小車,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并思考小車有哪些結構?這些結構的特點和作用分別是什么?2.布置任務:出示小車,引導學生分組活動并完成活動幫助卡。3.交流:學生分組匯報并討論,達成共識。4.提問:在設計小車時,我們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教學提示:動力方式、各部分所用材料、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的工具、各部分的連接方式等。)5.引導:在動手設計之前,請大家先思考以下問題:怎樣安裝橡皮筋或氣球?怎樣增大小車的動力?如何延長動力作用于小車的時間?用橡皮筋作動力時,如果出現(xiàn)打滑的問題該如何解決?怎樣安裝車輪可以讓車輪自由轉動?【設計意圖】鼓勵學生集思廣益,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用吸管作軸套與車身連接,既可以讓安在連接軸上的輪子自由轉動,也可以防止橡皮筋打滑;車輪能自由轉動的同時,也必須保證所有車輪能平衡著地等。6.布置任務:引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方案,思考需要的材料,并在材料箱中選出所需的材料。 探索與研討7.研討匯報。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我們小組設計的小車采用哪種動力方式?學生1:橡皮筋。主持人:小車各部分分別用什么材料?學生2:車身用硬紙盒,車架用吸管,車軸用吸管和連接軸……主持人:各部分怎么連接?學生3:先用膠帶將吸管綁成方形的車架,再用膠水將車架粘在硬紙盒上……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fā)言。 拓展與小結繪制設計圖1.布置任務:請大家把你們組小車的設計圖畫在《學生活動手冊》上,要求畫出從正面看、從側面看和從上面看的三幅圖。畫好了的可以組內進行交流和修改,讓你們設計的小車更合理、更科學、更美觀。 拓展與小結2.展示與交流。(教學提示:將匯報小組的設計圖投影至大屏幕。)集體匯報幫助卡主持人:請各小組代表依次匯報你們組的設計方案。小組1:這是我們小組的設計圖。我們的小車以橡皮筋為動力,硬紙盒作車身,吸管作車架,用2根連接軸分別連接4個輪子,使小車更平穩(wěn)……主持人:大家對小組1的設計方案有什么建議嗎?請小組代表回答。小組2:我們認為以氣球的反沖力、橡皮筋的彈力兩種動力方式共用的混合動力能讓小車跑得更遠。小組3:以橡皮筋為動力設計小車時,盡量選用較大的輪子和較重的車身,以免車輪打滑。主持人:謝謝大家的發(fā)言,匯報活動結束。3.反思與改進:教師指導各小組改進設計圖。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通過前面6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小車的運動與其受到的動力和摩擦力的關系,知道如何根據(jù)需要減小或增大摩擦力,認識到了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本課就是圍繞設計制作小車展開的,這既能對之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又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對工程設計的認識、理解和應用。 通過對學生前概念的調查,發(fā)現(xiàn)四年級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也十分熱衷于制作一些新奇的物品,這都是對開展設計活動有利的基礎。但要把想象變?yōu)閷嶋H的作品,要克服的困難是很多的,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經(jīng)驗、知識和技能去設計“能做得到”的產(chǎn)品,還要讓他們能持續(xù)圍繞一個主題開展有始有終的實踐活動。綜合以上考慮,故將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分為兩個板塊: 一、明確問題板塊。讓學生明白本節(jié)課的任務,明確制作小車的三點要求。 二、制訂方案板塊。先通過觀察小車模型的活動,讓學生了解小車各部分的結構和作用;再通過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并繪制設計圖。 課后作業(yè)見“狀元成才路”系列叢書《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對應課時訓練。
第7課時《設計與制作(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工程設計中需要運用相關的科學概念來解決問題。2.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科學探究目標1.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2.在設計討論活動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3.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科學態(tài)度目標1.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2.能夠接納他人的觀點,不斷完善自己的設計制作。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1.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2.人們不斷改進設計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需求。3.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能促進社會發(fā)展帶。【教學重點】能根據(jù)任務和提供的材料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教學課件。學生準備:活動手冊。
【教學流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指導與評價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要點一、導入(2分鐘)在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一直離不開一樣東西,它是什么呢?它就是小車,我們今天這節(jié)課的任務是要設計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板書:設計與制作(一)學生任務:回顧學習過程、思考并回答問題。揭示課題。二、明確問題(6分鐘)設計制作的一般流程為:①明確問題———明確設計什么,用途是什么,具體要求有什么;②制定訂案——頭腦風暴,研究會遇到什么問題,怎樣解決,制訂最優(yōu)方案;③實施方案———團隊協(xié)作,根據(jù)方案加工制作,匯報展示;④評估與改進——根據(jù)標準評估、打分,反思方案、制作以及整個過程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改進。我們的設計制作任務要求如下:任務:請利用生活中的材料設計制作一輛具有動力的小車,使它能在5秒內把兩塊橡皮運輸1米遠。要求:1.車身長度不超過25厘米。2.用橡皮筋或氣球作動力。3.只能利用提供的材料。制作小車的材料有:硬紙盒、剪刀、橡皮筋、輪子、連接軸、膠水、吸管、膠帶、氣球。學生任務:了解設計制作流程,明確問題及任務要求。了解工程設計具有一定的執(zhí)行程序,并明確問題。三、制訂方案(30 分鐘)任務一:觀察小車模型。教師出示小車模型,學生分小組觀察小車模型,了解小車的結構。引導學生關注模型小車的結構和每個結構的特點和作用。任務二:討論、確定小車的設計方案,繪制設計圖。1.思考本組設計采用的動力方式,橡皮筋驅動小車或氣球驅動小車。2.各部分所用材料有什么,每種材料的加工方式和使用工具以及各部分的連接方式。3.設計圖可以從多角度進行繪畫,更全面地反映小車結構。4.對于各部分結構所需用的材料和尺寸在圖紙上進行適當?shù)臉俗ⅰ?/span> 學生任務一:觀察小車模型過程:觀察分析小車模型的結構、思考每個結構具有的特點與自身的作用學生任務二:確定方案、繪制圖紙過程:1.小組討論、思考安裝橡皮筋回顧用橡皮筋和氣球作動力的小車的安裝方法;怎樣增大小車的動力?怎樣延長動力作用于小車的時間等。2.商議各部分所用材料。思考怎樣安裝車輪可以使輪子自由轉動等問題。3.在活動手冊上繪制設計圖,從多個角度畫出小車,記錄下每部分的材料并標注尺寸。 在小組討論、制訂方案的過程之中,能傾聽他人的想法,并與之交流。與此同時體會到制作的關鍵在于設計。發(fā)展對工程設計和動手制作的興趣,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四、展示(2分鐘)選取一組同學的設計,簡單介紹展示。學生任務:傾聽介紹思路、反思自己的設計。通過介紹展示,了解設計、介紹的思路,能對自己的想法和結果進行反思,做出自我評價和調整。
這是一份科學六年級上冊4.改變運輸?shù)能囕喗虒W設計及反思,共2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設計意圖,教材簡析,學生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教科版 (2017)四年級上冊8.設計制作小車 (二)教案,共19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簡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材分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小學科學6.運動的小車教案設計,共23頁。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材料準備,教學流程圖,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生成)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wǎng)”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