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犯罪與刑罰教案,共6頁。
課程標準
根據2022年課標,初中階段(7~9年級)法治教育部分要求:要求學生理解法律對犯罪行為的界定與懲處,形成遵法守法的自覺意識,明確公民對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責任,敢于依法與犯罪行為作斗爭,培養(yǎng)理性看待犯罪現象的能力,避免偏激或漠視態(tài)度。需要學生了解犯罪的構成要件(主觀故意、客觀行為、危害后果等),區(qū)分一般違法與犯罪行為的界限,掌握刑罰的種類(主刑與附加刑)及其社會功能。
課時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通過學習法律知識,強化守法觀念,規(guī)范個人行為。本框“犯罪與刑罰”主要探討了刑法的性質、犯罪的特征、刑罰的內容以及面對犯罪我們應有的態(tài)度和做法。本框也對學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透過現象看本質,學會歸納,厘清線索,直面犯罪。
學情分析
這一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較大,自控能力不強,規(guī)范自身行為的能力較差,容易產生不良行為。同時法律意識淡薄,對法律、犯罪等知識了解不多。因此青少年犯罪或者被侵害的現象時有發(fā)生,所以有必要讓學生接受良好的法治教育,增強法治觀念,認清犯罪的本質,遠離犯罪,珍惜美好生活。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一要強化對犯罪最本質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認識,從道德責任角度強化守法觀念;二要多從刑罰對犯罪人員的處罰的角度談對犯罪當事人個人和家庭帶來的災難性后果,樹立敬畏法律、遠離犯罪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如何與違法犯罪作斗爭。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法治觀念:通過“什么是刑法”的課堂活動,根據“余華英犯罪之路”的情境設計認識刑法的內容及作用。
道德修養(yǎng):通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課堂活動,通過對比兩個不同類型的案件探討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的區(qū)別,認識犯罪的三個特征,從而明確青少年行為邊界。
責任意識:通過“如何應對犯罪”的課堂活動,設置“楊妞花尋找被偷走的人生”的情境,引導青少年面對犯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
設計思路
總議題 以法為度 向陽而生——認識犯罪與刑罰
議題線
情境線
任務線
知識線
議題一:心中有法知敬畏——了解罪與罰
情境一:余華英的犯罪之路
情境二:我是小法官
任務一:什么是刑法?
任務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法是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犯罪的基本特征: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
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議題二:行為有度守底線——應對犯罪行為
情境三:楊妞花被偷走的人生
任務三:如何應對犯罪行為
①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②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導入新課
通過課堂游戲“你知道這是哪部法律嗎?”提問學生“你了解刑法嗎?”引入本框主題刑法。
參與活動
設計意圖
以學生樂于參與的游戲開啟本框內容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為開啟本框內容做鋪墊。
議題一 心中有法知敬畏——了解罪與罰
【議學情境一】 余華英犯罪之路
經最高人民法院核準,2025年2月28日,貴州省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對余華英執(zhí)行死刑。
據法院經審理查明,余華英為謀取非法利益,于1993年至2003年期間,分別伙同他人,在貴州省、重慶市、云南省等地流竄作案,拐賣兒童十七名。
【議學任務】1.觀看視頻,被告人余華英的行為屬于何種違法行為,接受了什么處罰?
2.我們依據什么來判斷她應受到何種處罰?
【議學小結】 刑法是規(guī)定什么行為是犯罪、應當承擔何種刑事責任和對犯罪人處以何種刑罰的法律。
作用:我國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懲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議學情境二】我是小法官
材料一:付某在江門市蓬江區(qū)某市場旁一垃圾場排隊倒垃圾。因垃圾清運車輛把垃圾箱拉走,付某欲到相鄰的垃圾箱傾倒垃圾,此時在相鄰的垃圾箱前排隊倒垃圾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王某認為付某插隊,雙方因此發(fā)生爭吵,付某一氣之下動手打了王某左臉部位,導致王某受傷,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王某有輕微腦震蕩、軟組織損傷。
【議學任務】根據所給案例,結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以小組為單位來當小法官,依照判決范例格式,對以上案件作出判決結論,并談談判決依據 。
【結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江門市公安部門經調查認為付某毆打王某的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對付某處以行政拘留八日并處罰款伍佰元的行政處罰。
材料二:法院查明,余華英的罪行導致12個家庭骨肉分離,許多孩子被賣到外地。有的孩子再也沒能回到親人身邊,有的家庭因悲痛過度而破裂甚至失去生命。余華英的行為數量多、手段殘忍、后果惡劣,早已超出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條,拐賣兒童罪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可判處死刑。
據此,貴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于2024年10月25日作出一審刑事判決,以拐賣兒童罪判處余華英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議學任務】
1.思考:同樣是“傷害他人”,為什么付某被處以行政拘留、余華英被判處死刑?
2.梳理余華英和付某案件,小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內容。
【結論】①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的行為。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違法性的行為。
③犯罪是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認真思考問題
積極討論問題
做好筆記
設計意圖
通過余華英審判結果的真實案件讓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并且思考審判依據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思維,理解刑法的作用。通過不同案件的不同審判結果讓學生討論一般違法行為與嚴重違法行為的區(qū)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議題二 行為有度守底線——應對犯罪行為
【議學情境二】楊妞花尋找“被偷走的人生”
5歲時,楊妞花被余華英從貴州拐賣到千里之外的河北。楊妞花說:“我一輩子都記得人販子余華英的樣子?!?br> 在尋找證據時,楊妞花找到中間人王某付,多次反復勸說他出庭作證。
報警后集中精力配合警察調查、取證。
她發(fā)誓要為自己、為父母討回公道。
【議學任務】1.楊妞花為讓余華英繩之以法做出了哪些努力?
從楊妞花的行為中,我們可以學到哪些應對犯罪行為的方法?
【議學拓展】趙某聽到女鄰居鄒某家中傳出謾罵和毆打聲,便前去查看,發(fā)現李某把鄒某摁倒在地,毆打其頭部。趙某立即上前制止并從背后拉拽李某,致李某倒地。李某起身后欲毆打趙某,趙某隨即將李某推倒,朝李某腹部猛踩一腳??吹嚼钅碂o法起身后,趙某離開現場。經鑒定,李某腹部橫結腸破裂,傷情屬于重傷二級;鄒某面部挫傷,傷情屬于輕微傷。后經檢察機關審查認定,趙某屬于正當防衛(wèi),依法對趙某作出不起訴決定。
【結論】①面對犯罪行為,我們要敢于斗爭,及時對受害者給予聲援和救助;
②更要善于斗爭,在保全自己、減少傷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會的力量,采取機智靈活的方式,有勇有謀地同犯罪行為作斗爭。
認真思考問題
積極討論問題
做好筆記
認真思考問題
積極討論問題
做好筆記
設計意圖
通過楊妞花努力搜集證據幫助余華英定罪的情境,讓學生理解作為普通人也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維護正義,激勵學生認識到個人行動的重要性,從而將理論聯系實際,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生活化案例和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能直觀理解法律概念,但法律概念對學生而言相對抽象,需提供更多典型案例,從不同角度深入剖析正當防衛(wèi)等情況的法律適用條件,引導學生深度思考,避免片面理解。
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認識民法典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議學小結,議學任務,議學拓展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與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級下冊(2024)人要自強教學設計,共6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議學任務一,議學小結,議學任務二,議學任務三,議學任務四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這是一份政治 (道德與法治)犯罪與刑罰教案設計,共4頁。教案主要包含了課程標準,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課時分配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注冊成功
資料籃
在線客服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服務
官方微信
關注“教習網”公眾號
打開微信就能找資料
賽課定制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對1定制服務
職稱咨詢
添加在線客服
獲取1V1專業(yè)指導服務
免費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