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份資料低至1元起 -->
開通VIP,可無限預覽資料內(nèi)容
資料下載85折優(yōu)惠 ,本單可省0.2元

所屬成套資源: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 (2份,原卷版+解析版)

成套系列資料,整套一鍵下載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 大氣的水平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展開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 大氣的水平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大氣的水平運動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4大氣的水平運動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0頁, 歡迎下載使用。

一、單項選擇題(20小題,每題3分,共60分)
(2023·全國·高三假期作業(yè))五一期間,氣象學者李先生留意到山東中部城市淄博這兩天是晴朗無風的天氣,非常適合前往,去領悟好客山東,感受人間煙火味,品嘗“烤串+餅+蔥”等美食,并在到達當天查詢了該市某高度的氣壓數(shù)據(jù)并繪制下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指出①的風向( )
A.東北風B.北風C.西北風D.東南風
2.夜晚,李先生在八大局燒烤城的外圍吃烤串,發(fā)現(xiàn)燒烤城的煙氣裊裊升起,而腳下卻是“涼氣”濃濃,這“涼氣”指的是( )
A.海風B.山風C.城市風D.夏季風
【答案】1.A 2.C
【解析】1.結(jié)合所學可知,圖中氣壓在500百帕左右,應為高空的氣壓狀況,高空的風向受到氣壓梯度力和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共同影響,最后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圖中氣壓梯度力由高壓指向低壓(西北指向東南),再受到向右偏的地轉(zhuǎn)偏向力,風向與氣壓梯度力垂直,與等壓線平行,為東北風,A正確,BCD錯誤。故選A。
2.淄博與海有一定的距離,受到海陸風的影響小,且海風在白天盛行,A錯誤;淄博并不地處山區(qū),故山風不明顯,B錯誤;淄博城區(qū)和周圍郊區(qū)之間存在溫差,風由溫度較低的郊區(qū)吹向溫度較高的城市,形成城市風,使得腳下“涼氣”濃濃,且城市中心盛行上升氣流,使得燒烤城煙氣裊裊升起,C正確;結(jié)合材料“淄博這兩天是晴朗無風的天氣”可知,該日淄博受到大范圍夏季風的影響較小,D排除。故選C。
(2023·山東濟寧·濟寧一中統(tǒng)考三模)一個地區(qū)的風受局地風與背景風的共同影響。我國北方某地為典型的山谷地形,受局地風影響顯著。下圖示意該地一氣象站連續(xù)4日近地面風向和風速隨時間變化。據(jù)此完完成下面小題。

3.圖示時段內(nèi),該地谷風開始出現(xiàn)的時間約在( )
A.日出前后B.臨近日落C.午后不久D.子夜前后
4.3月8日,該氣象站近地面氣壓場的特點是( )
A.北高南低,梯度大B.北高南低,梯度小
C.南高北低,梯度大D.南高北低,梯度小
【答案】3.C 4.A
【解析】3.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陽光熱較多,成為一只小小的“加熱爐”,空氣增溫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氣因離地較遠,增溫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氣不斷上升,并在上層從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氣則沿山坡向山頂補充,這樣便在山坡與山谷之間形成一個熱力環(huán)流。下層風由谷底吹向山坡,稱為谷風。讀圖可知,圖示時段內(nèi),該地谷風開始出現(xiàn)的時間約在午后不久,即是15時之前,都出現(xiàn)風速較大的南風,此時山谷氣溫低氣壓高,風從山谷吹向山頂,故選C。
4.讀圖可知,3月8日,吹風速較大的北風,說明該氣象站北部氣壓高,南部氣壓低,而且風速大表明氣壓梯度力大,故選A。
(2023·海南·模擬預測)駱馬湖位于江蘇省北部,湖盆為郯廬斷裂帶局部凹陷洼地,原來是平均水深3~5m的淺水湖,現(xiàn)在駱馬湖南部平均水深5m,北部平均水深30m。駱馬湖風速有顯著的季節(jié)變化和日變化特征。下圖分別示意駱馬湖位置及其東岸冬、夏季不同高度層平均風速的日變化特征。完成下面小題。

5.近年來,駱馬湖湖水加深的原因可能是( )
A.湖床下沉B.過度采砂C.降水量增加D.湖岸上升
6.與夏季相比,冬季駱馬湖風速日變化的主要特征是( )
A.各層風速變化明顯,且白天風速高于夜間B.各層風速都增大,且夜間風速都高于白天
C.10m、70m高度處風速日變幅大D.30m、50m高度處風速日變幅小
7.影響10m高度層冬、夏季風速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B.建筑物C.湖陸性質(zhì)D.臺風
【答案】5.B 6.C 7.A
【解析】5.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建筑業(yè)快速發(fā)展,所需砂石量大,在駱馬湖過度采砂,導致駱馬湖湖水加深,B正確;地殼、降水在短期內(nèi)變化小,排除ACD。故選B。
6.依據(jù)圖示信息可知,與夏季相比,冬季各層風速變化較為明顯,但只有10m高度處,白天風速大于夜間;各層風速都有增大趨勢,但在10m高度處,夜間風速小于白天;由圖可知,各層平均風速日變幅均擴大,C正確,排除ABD。故選C。
7.依據(jù)圖示信息可知,駱馬湖地區(qū)10m高度層上平均風速在夏季較弱而在冬季稍強,該地區(qū)地處蘇北,是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夏季地表植被繁盛,對風力的阻擋作用較大,A正確;建筑物具有永久性,季節(jié)變化較小,排除B;冬夏季均受湖陸性質(zhì)的影響,差異不大,排除C;冬季臺風少,對風力的影響少,排除D。故選A。
(2023·全國·校聯(lián)考二模)南極內(nèi)陸地面輻射冷卻產(chǎn)生的近表層冷空氣,在重力作用下沿高原斜坡加速向下坡向流動,從而形成下降風,其分布形態(tài)決定了南極大陸近表層風場的主要特征。下圖為南極當?shù)貢r間某年1月18日23時我國中山站及其周邊地區(qū)表層風場圖(圖中五角星表示中山站位置)。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8.我國南極中山站1月份晴天時近地面盛行的下降風主要以( )
A.偏北風為主B.偏東風為主C.偏南風為主D.偏西風為主
9.我國南極中山站1月份晴天時近地面下降風最大風速大約出現(xiàn)在( )
A.日出時B.正午時C.日落時D.午夜時
10.推測我國南極中山站可能位于( )
A.谷地南坡B.谷地北坡C.谷地東坡D.谷地西坡
【答案】8.B 9.D 10.C
【解析】8.讀圖可知,近表層冷空氣從高處流向中山站及其周邊地區(qū)時,一方面垂直于地形等高線,另一方面又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轉(zhuǎn)偏向力的影響而向左偏轉(zhuǎn),同時還受地面摩擦力的影響,風向最終表現(xiàn)為東風或偏東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
9.1月份(中山站夏季)晴天時,中山站晝長夜短,甚至出現(xiàn)極晝。中山站的下降風一般在傍晚太陽高度較小時開始出現(xiàn),風速在午夜(太陽高度一天中最小時)達到極值,在次日正午之前逐漸減弱,風速有顯著的日循環(huán)特征。午夜太陽高度最小,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最少,近表層氣溫較低,空氣密度較大,下降風風速最大,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0.讀圖可知,我國中山站位于開口大致向北的海灣內(nèi),為一谷地,中山站的西部風向以西南風為主,中山站所在地的風向以東南風為主,兩風向的交匯處位于中山站西部地勢較低的海灣,根據(jù)下降風的風向可判斷出我國中山站應位于海灣谷地的東坡,C正確、ABD錯誤。故選C。
(2023·遼寧·校聯(lián)考三模)某年5月2日08時至4日20時某一氣旋系統(tǒng)經(jīng)過東北,影響到長春(43°53'N,125°21'E)、沈陽(41°48'N,123°25'E)等城市,下圖示意該時間段沈陽氣象站和長春氣象站逐小時降水及氣壓變化情況。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1.該天氣系統(tǒng)移動方向是( )
A.西南B.東南C.東北D.西北
12.該天氣系統(tǒng)控制期間,與沈陽相比,長春( )
A.降水歷時長B.降水強度大C.降水量多D.氣溫較高
13.5月3日9時,長春和沈陽的風向分別為( )
A.西北、東南B.東南、西北C.西南、東北D.東北、西南
【答案】11.C 12.A 13.D
【解析】11.由圖中信息知,隨時間推移,氣壓低時降水量較多,且圖中信息顯示沈陽比長春先受低壓控制,故該天氣系統(tǒng)由沈陽移向長春,移動方向是向東北。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2.由圖中1h降水量大小、降水歷時可知,長春降水強度小,降水量少,而降水歷時長;長春比沈陽緯度高,氣溫應較低。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3.5月3日9時,低壓中心應該位于沈陽與長春之間,即沈陽與長春分別位于低壓中心西南和東北部,故沈陽盛行西南風,長春盛行東北風。D正確,故選D。
(2023·河北·校聯(lián)考模擬預測)氣象上通常用氣球把探空儀器帶到高空進行溫度、大氣壓力、濕度、風速風向等氣象要素測量。下圖示意我國華北某高空氣象站,某年11月份釋放的探空氣球,從近地面上升至萬米高空的漂移數(shù)據(jù)(圖中坐標表示水平方位,每兩個點位間的觀測間隔時間相等)。完成下面小題。
14.此次探空氣球升空過程中的盛行風向為( )
A.東北風B.西北風C.西南風D.東南風
15.水平氣壓梯度力平均值最大的區(qū)間在( )
A.2.01—3.82KmB.3.82—6KmC.6—8.03KmD.8.03—9.76Km
【答案】14.C 15.B
【解析】14.從探空氣球從近地面上升至萬米高空的漂移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氣球一直在向東北移動,故吹西南風,C正確、ABD錯誤。故選C。
15.水平氣壓梯度力平均值最大,即風力最大,故氣球相同時間位移更遠,3.82—6km間隔最大,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023·江蘇·模擬預測)我國華北某山坡坡頂與坡谷海拔分別約為2200m和900m,山谷風顯著。圖為“某年冬季該山坡不同海拔氣象站點山谷風日變化示意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6.冬季該地谷風出現(xiàn)的主要時段為( )
A.日出后至日落前B.中午前至日落前
C.日落后至日出前D.日落后至中午前
17.該山坡的朝向最接近( )
A.南B.西C.東D.北
18.各站點谷風風向有一定的差異,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
A.微地形分布B.地轉(zhuǎn)偏向力C.谷嶺間溫差D.植被覆蓋率
【答案】16.B 17.A 18.A
【解析】16.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山谷地區(qū)白天吹谷風,夜晚吹山風,因此CD錯誤;結(jié)合不同海拔測點中風向的轉(zhuǎn)變,白天10點左右風向發(fā)生轉(zhuǎn)變,吹偏南風為谷風,18點左右風向又發(fā)生轉(zhuǎn)變,吹偏北風為山風,由此可知,冬季該地谷風出現(xiàn)日出后至日落前,B正確,A錯。故選B。
17.由圖可知,該山坡總體上白天的谷風以偏南風為,夜晚的山風為偏北風為主,且海拔928m處谷風(偏南風)強烈,山風(偏北風)較弱,故該山坡朝向南面,因此A正確,排除BCD。故選A。
18.根據(jù)圖中信息可知,在不同海拔高度測點風力大小不同,風向也有一定的差異,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海拔地區(qū)存在著局部地形差異,影響局部風向的轉(zhuǎn)變,A正確;同一山地地轉(zhuǎn)偏向力對風向影響差別較小,排除B;谷嶺間溫差大小影響風力大小,對風向影響不大,排除C;植被覆蓋率影響溫差以及摩擦力,對風向影響較小,排除D。故選A。
(2023·浙江湖州·浙江省長興中學??寄M預測)如圖是某區(qū)域近地面風的形成過程,箭頭表示氣流運動方向,虛線代表等壓線,數(shù)值a>b>c>d>e。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
19.風速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0.如果實際風速④<③,則推測該區(qū)域東部最可能( )
A.地形平坦開闊B.湖泊濕地廣布C.建筑高大密集D.植被低矮稀疏
【答案】19.D 20.C
【解析】19.風的形成是風速從小變大、風向最終穩(wěn)定的過程。①處是風形成初期,風速最小,從①到④風速漸大,④處風速最大,故選D。
20.按照一般風的形成過程,風速④>③。如果實際④處風速小于③處,則說明③④之間有某種影響因素降低了風速,如地形、建筑物、植被等阻擋作用,建筑物高大密集會增大阻力,降低風速,C正確;地形平坦開闊和植被低矮稀疏都不會導致風速降低,AD錯誤;湖泊濕地廣布對于風速影響較小,B錯誤。故選C。
二、綜合題
21.(2023·全國·高三專題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納木錯湖湖面海拔為4718m,是中國西藏自治區(qū)最大的內(nèi)陸湖,也是西藏最大的咸水湖。湖區(qū)周邊風力較大,且風向變化明顯。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來納木錯的湖泊面積呈減小趨勢。下列左圖示意納木錯及周邊a、b、c、d四個氣象站的地理位置,右圖示意某氣象站測得的6月風向分布頻率。
(1)從水循環(huán)角度分析納木錯成為咸水湖的原因。
(2)依據(jù)風向分布頻率判斷右圖所在的氣象站點,并說明理由。
(3)分析近年來納木錯湖泊面積的變化對該地湖陸風的影響。
【答案】(1)納木錯為內(nèi)陸湖,四周地表徑流挾帶鹽分流入湖泊中,但湖泊沒有河流流出代謝鹽分;深居內(nèi)陸,氣候干旱少雨,加劇湖水蒸發(fā),促使湖泊中的鹽分不斷積累。
(2)氣象站點:a。理由:在湖陸熱力環(huán)流中,白天吹湖風,夜晚吹陸風;該氣象站白天吹的湖風主要為西北風,夜晚吹的陸風主要為東南風,只有a氣象站點符合。
(3)隨著近年來納木錯面積的縮小,湖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變小,使得湖陸溫差變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導致白天湖風變小,夜晚陸風也變小。
【分析】本題以青藏高原上納木錯湖區(qū)的氣溫和降水狀況為背景,考查水循環(huán)的過程、熱力環(huán)流等知識點??疾閷W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diào)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同時考查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的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根據(jù)地圖和所學知識可知,納木錯南邊和東邊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北邊和西邊地勢也較高,形成了一個封閉性較好的內(nèi)流區(qū)域,地表徑流從地面攜帶鹽分入湖;納木錯為封閉型內(nèi)流湖泊,無湖水外泄,不利于水體鹽分代謝;河流補給為山地降水與冰雪融水,補給量小,入湖淡水稀釋作用弱;位于青藏高原地區(qū),海拔高,空氣稀薄,湖區(qū)降水較少,光照強烈,深居內(nèi)陸,氣候干旱,風力強盛,水分蒸發(fā)量大,鹽度不斷積累升高,納木錯逐漸成為咸水湖。
(2)結(jié)合風向分布頻率圖,可以看出當?shù)睾戯L現(xiàn)象明顯,在湖陸熱力環(huán)流中,白天湖泊溫度低、氣壓高,吹湖風;夜晚反之,吹陸風。該氣象站白天吹的湖風主要為西北風,夜晚吹的陸風主要為東南風,說明氣象站在湖的東南岸,只有a氣象站點符合。
(3)根據(jù)材料可知,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來納木錯的湖泊面積呈減小趨勢,風力大小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差值影響,水平氣壓差越大風力越大,水平氣壓差越小風力越小,納木錯面積的縮小,湖陸熱力性質(zhì)差異變小,使得湖陸溫差變小,水平氣壓梯度力變小,導致白天湖風變小,夜晚陸風也變小。
22.(2023·廣東·模擬預測)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降風是指空氣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氣流。南極洲氣候具有酷寒、干燥和烈風的特點。下降風在南極大陸廣泛分布,在南半球大氣環(huán)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半球高緯地區(qū)氣候系統(tǒng)中的關鍵因子之一。南極大陸下降風常常在某些區(qū)域的沿岸附近穩(wěn)定出現(xiàn),其中普里茲灣沿岸下降風明顯。下圖為南極大陸等高線分布圖
(1)分析南極大陸下降風的形成機制。
(2)晴朗的夜間普里茲灣沿岸往往形成強勁的偏東風,簡述其形成過程。
(3)分析下降風對中山站氣候特點的影響。
【答案】(1)南極大陸緯度高,冰蓋面積大、冰層厚(海拔高),地形以高原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斜坡多;內(nèi)陸雪面溫度低,空氣受低地面輻射冷卻影響收縮變重,密度增大;冰面阻力小,冷空氣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動而形成下降風。
(2)在晴朗的夜間冰面輻射冷卻強,下降風明顯;普里茲灣南側(cè)海拔高,沿岸地形陡峭在水平氣壓梯度力、重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風速不斷增加并向左偏轉(zhuǎn),形成強勁的偏東風。
(3)加劇烈風的特點:該地受極地東風影響風力大,該地下降風風速大,與極地東風方向一致,兩種風重疊,加劇了烈風的氣候特點。加劇了干燥的特點;該地下降風顯著,從內(nèi)陸高原來的寒冷氣流,容易形成逆溫,抑制降水,加劇了干燥的氣候特點。
【分析】本題以南極大陸為試題背景,涉及了風、氣候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guī)律,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區(qū)域認知、綜合思維和人地協(xié)調(diào)觀等核心素養(yǎng)。
【詳解】(1)讀“南極大陸等高線分布圖”,根據(jù)材料“下降風是指空氣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氣流”,結(jié)合所學可知,南極大陸緯度高,氣溫低,冰蓋面積大、冰層厚。冰雪對太陽輻射的反射率高,導致內(nèi)陸雪面溫度低,空氣受低地面輻射冷卻影響收縮下沉,密度增大。南極大陸海拔高,地形以高原為主,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斜坡多,內(nèi)陸至沿海坡度明顯;冰面阻力小,冷空氣較重,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動而形成下降風。
(2)結(jié)合上題分析,在晴朗的夜間,大氣保溫作用弱,氣溫低,冰面輻射冷卻強,下降風明顯;讀“南極大陸等高線分布圖”可知,普里茲灣南側(cè)海拔高,等高線密集,沿岸地形陡峭,坡度大,空氣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向下流動快;冰面、海面摩擦力小,南半球的水平運動物體向左偏轉(zhuǎn),因此在水平氣壓梯度力、重力、地轉(zhuǎn)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風速不斷增加并向左偏轉(zhuǎn),形成強勁的偏東風。
(3)根據(jù)材料“南極洲氣候具有酷寒、干燥和烈風的特點。下降風在南極大陸廣泛分布,在南半球大氣環(huán)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南半球高緯地區(qū)氣候系統(tǒng)中的關鍵因子之一”可知,下降風加劇烈風的特點:結(jié)合所學可知,該地受極地東風影響,風力大,加上該地下降風風速大,與極地東風方向一致,兩種風重疊,風力強勁,加劇了烈風的氣候特點。根據(jù)材料“下降風是指空氣受重力作用形成的下坡氣流”,結(jié)合所學可知,該地下降風顯著,下降風來自內(nèi)陸,所攜水汽少;下降風把內(nèi)陸高原來的寒冷氣流帶至緯度較低的中山站附近,容易形成逆溫,影響空氣對流,抑制降水,加劇了干燥的氣候特點。

相關試卷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4 海水的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4 海水的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4海水的運動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54海水的運動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1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2 大氣的受熱過程(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2 大氣的受熱過程(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2大氣的受熱過程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2大氣的受熱過程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5頁, 歡迎下載使用。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2份,原卷版+解析版):

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1 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2份,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原卷版docx、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41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解析版docx等2份試卷配套教學資源,其中試卷共23頁, 歡迎下載使用。

英語朗讀寶

相關試卷 更多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3.6 太陽的視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專項練習3.6 太陽的視運動(2份,原卷版+解析版)

考點11 大氣的水平運動-備戰(zhàn)2022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

考點11 大氣的水平運動-備戰(zhàn)2022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幫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復習特訓卷高頻考點14大氣的水平運動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復習特訓卷高頻考點14大氣的水平運動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點08 熱力環(huán)流、大氣水平運動 -2022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小題多維練(新高考版)(原卷版)

新高中地理高考考點08 熱力環(huán)流、大氣水平運動 -2022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小題多維練(新高考版)(原卷版)

資料下載及使用幫助
版權申訴
版權申訴
若您為此資料的原創(chuàng)作者,認為該資料內(nèi)容侵犯了您的知識產(chǎn)權,請掃碼添加我們的相關工作人員,我們盡可能的保護您的合法權益。
入駐教習網(wǎng),可獲得資源免費推廣曝光,還可獲得多重現(xiàn)金獎勵,申請 精品資源制作, 工作室入駐。
版權申訴二維碼
高考專區(qū)
精選專題
更多
歡迎來到教習網(wǎng)
  • 900萬優(yōu)選資源,讓備課更輕松
  • 600萬優(yōu)選試題,支持自由組卷
  • 高質(zhì)量可編輯,日均更新2000+
  • 百萬教師選擇,專業(yè)更值得信賴
微信掃碼注冊
qrcode
二維碼已過期
刷新

微信掃碼,快速注冊

手機號注冊
手機號碼

手機號格式錯誤

手機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獲取驗證碼

手機驗證碼已經(jīng)成功發(fā)送,5分鐘內(nèi)有效

設置密碼

6-20個字符,數(shù)字、字母或符號

注冊即視為同意教習網(wǎng)「注冊協(xié)議」「隱私條款」
QQ注冊
手機號注冊
微信注冊

注冊成功

返回
頂部
添加客服微信 獲取1對1服務
微信掃描添加客服